当前位置: > 科研动态 >

脐带血储存技术升级,常温下可存储11天

文章来源:中科博生    

  众所周知,脐带血是婴儿脐带血中残留的血液,而血液中又含有极为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后期疾病的移植医治,对于生命健康有绝对的保障。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在脐带血储存技术方面也得到不小的升级,常温下可存储11天,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一般是储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罐中,以保持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不被破坏, 而在常温状态下的存储如今也实现了一定时间的扩展,这说明家庭自体脐带血储存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根据纽约血液中心的数据统计,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已经用于80多种疾病的医治。正因如此,截止2014年底全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储存数量已超过483万份。

  以往,为了保障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生物活性,会将它装进-196℃的深低温液氮罐进行运输,设备要求高,流程较繁琐。今年5月初,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徐仁和科研团队发明了一项新专利技术,能令干细胞在常温下可储存7天以上而不失生物活性,不再依赖费用高昂的冷冻保温设备和繁琐的冻存手续,开启了干细胞常温储运的新篇章。

  这项题为“人干细胞聚集成球可在常温下长时间储存和运输”的研究发现透过悬滴法或其它方法制备人间充质干细胞球,可增强细胞活性。即使没有氧气供应,这些细胞球在封闭并充满常规培养基的存储管内,常温下可保存长达11天,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此法普遍适用于各种来源的干细胞。

  目前,干细胞的培养环境和保存方式要求甚高,如长时间(24至48小时以上)暴露在不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下,细胞会逐渐失去功能和活性;长途运输主要采用冷冻运输,但成本高昂,动辄可达数百甚至上千美元;而短途运输可以细胞悬浮或贴壁培养进行,但携带的细胞数量有限,且细胞活性在48小时后均显著下降。澳门大学的新技术将打破上述传统细胞运输的局限,只需数美元的普通试管和培养基便可储存及携带任何可聚集成球的干细胞和非干细胞,适用温度范围为10℃到37℃之间。

  截至2015年,全世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数量已超过40000例,随着使用的日益频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储运行程也变得十分密集。在我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奔赴大江南北救治患者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项新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存储和运输细胞的方式,有利于推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据悉,这项研究得到著名干细胞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程临钊,斯德尔研究所研究员李凌衡和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的高度评价并已申请了专利。

  脐带血储存技术的进步让家长为孩子储存脐带血更加安全、可靠、放心,现在脐带血可以实现长期保存,存储脐带血伴随孩子的成长未来将成为一种生命健康新的保障形式。

推荐阅读
Nature: 干细胞分化的性别差异
干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取得新突破
用人类干细胞或能“造出”眼睛
脐血移植,让生命重新绽放 全国较小WAS综合征
相关文章
脐带血存储技术日趋成熟,自存脐带血已成趋势
中科博生:一位医学专业准妈妈的脐带血储存日
脐带血有必要保存吗?这些干细胞数据告诉你
妹妹给姐姐送了一份宝贵的儿童节礼物“脐带血

细胞资源库简介

为实现即时、即地采集,中科博生覆盖18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85个县,专业守护,争分夺秒,快速响应,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详情】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种子,他会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详情】